微博秀UID
杨肸子

杨肸子隔帘欲舞广玉兰-此时这里

杨肸子隔帘欲舞广玉兰-此时这里

杨肸子
玉兰
翠条多力引风长,
点破银花玉雪香;
韵友自知人意好,
隔帘轻解白霓裳。
这首诗据说是明代大画家沈周所作《玉兰写生》。网上谈论玉兰时多有引用。我以为这诗也可以用来描写“广玉兰”。但在沈周诗集《耕石斋石田集》里找不到,许是粗心吧,以后再查。

用“白霓裳”形容白色花朵的诗作很多。沈周之前有宋代黄庭坚《酴醾》:“汉宫娇额半涂黄,入骨浓薰贾女香;日色渐迟风力细,倚栏偷舞白霓裳。”李薦《荼蘼洞》:“无华真国色,有韵自天香;临风难自持,为舞白霓裳。”沈周之后有清代纳兰性德《眼儿媚·咏梅》:“莫把琼花比淡妆,谁似白霓裳。别样清幽,自然标格,莫近东墙。冰肌玉骨天分付,兼付与凄凉。可怜遥夜,冷烟和月,疏影横窗。”沈周这首诗置于这些著名诗人作品之列毫不逊色。
沈周,字启南,号石田,是明代“吴派”文人画的开创者,与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明四家”。不仅画作得好,诗作得好,人品更好。他的学生文徵明这样赞颂他:“先生以布衣之杰,隆望当代。”也就是说,沈周自己不当官,但他当官的朋友很多,他可以在这些朋友面前指摘时弊而不引反感,可见他们对他的尊重。他一生没有因此惹上麻烦,可见那些人也够朋友。

《明史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
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。里人疾周者,入其姓名,遂被摄。或劝周谒贵游以免,周曰:‘往役,义也,谒贵游,不更辱乎!’卒供役而还。已而守入觐,铨曹问曰:‘沈先生无恙乎?’守不知所对,漫应曰:‘无恙。’见内阁,李东阳曰:‘沈先生有牍乎?’守益愕,复漫应曰:‘有而未至。’守出,仓皇谒侍郎吴宽,问‘沈先生何人?’宽备言其状。询左右,乃画壁生也。比还,谒周舍,再拜引咎,索饭,饭之而去。
文中“铨曹”,主管选拔官员之长官。
这个故事真像一篇讽刺小说,高潮迭起,通过直叙和侧写的手法完成了沈周正直不阿又广受尊重形象的塑造。
故事中有三处描写值得赏玩。
第一处是沈周对“郡守”仗势索画工为己作画的态度。沈周一生隐居家乡苏州相城,不求作官,郡守竟不知他的大名,随便征召他去为新房作壁画。有人抱不平,认为郡守如此对待一个大名人是对沈周的侮辱,劝他找有权势的朋友出来说话,就可以不去作画。沈周认为:“去作画,相当于赴官差做义工,不丢人;去求有权势的朋友为自己说话,反倒很丢人。”遂去“供役”,完成任务后回家。这是通过语言正面描写人物。
第二处是通过朝廷大员对沈周的敬重,侧面描写人物,塑造形象。郡守去朝廷述职,负责选拔官员的长官关切沈周,内阁大学士也询问有无沈周的书信,郡守不知所措,虚言敷衍,狼狈不堪,反衬出沈周人品之高洁。
第三处是结尾两句,用简单描写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。郡守回来登门道歉,沈周不计前嫌,郡守还要在沈家吃饭以讨好示诚,沈周也不在意,“饭之而去”。这里的“饭”是谓语动词,主语是沈周,宾语是郡守,与开头的“郡守征画工”对比,主宾刚好倒置。这段描写极简,极有味,沈周的高风、低调和平和气度毕现,不需多费一字。

玉兰先开花,后长叶,花朵傲立枝头,洁白醒目;广玉兰先长叶,后开花,叶浓花疏,不大张扬。此时重读沈周的玉兰诗,更像在写广玉兰,也像先生自己。
古人诗词里鲜有描写“广玉兰”的。大概广玉兰原产外国,引进晚,非常罕见。据说清朝末年美国送给清廷一百零八棵广玉兰,李鸿章在攻打“太平天国”战役中有功,不敢接受慈禧的封赏,单单讨了这108棵广玉兰分发湘军诸将。这种树易栽好活,除了播种以外,还可以与玉兰树苗嫁接繁衍,故得以广泛流传。如今在西安已随处可见,最大的优点是冬天不落叶。
错过观赏玉兰花开的朋友,不要再错过广玉兰花开的时节。同窗安钢作诗赞道:
皎裳不独舞,绽开避群英;
与叶共繁茂,高洁自雍容。

《花影》
北京:生活.读书.新知三联书店出版
作者|听剑楼
摄影|听剑楼
写于2012年7月8日


须臾 | 美文 | 听心

码字很辛苦,转载请注明来自杨肸子《杨肸子隔帘欲舞广玉兰-此时这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