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博秀UID
杨肸子

杨肸子难以割舍的百年记忆——矾藻古道 库底寻踪-苍南旅游

杨肸子难以割舍的百年记忆——矾藻古道 库底寻踪-苍南旅游

杨肸子

矾(山)藻(溪)挑矾古道是温州十条森林古道之一,由于吴家园水库的建成,古道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洞桥的不远处便淹没在库水之中。

挑矾客荡气回肠的《挑矾歌》里唱到的“老鼠路”、“滴水岩”和“险口”等险峻路观就包含其中,游人一般不易见其“庐山真面目”。以往要去藻溪的游客一般在洞桥埠头上船,高水位时船只还可以驶入到五龙山观音阁溪滩,方便附近村民去藻溪。


去年初春由于雨水稀少溪流干涸,只能改在险口地方接送了。机会难得,说什么也得深入库内,探寻被淹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古道踪迹,拍下它们的真容,触摸它们的肌肤,感受当年挑矾客“老鼠路上脚腿抖”、“眼泪如珠滴水岩”和“路关崎岖过险口”时的悲怆……折回时恰遇一位家住三条溪的八十多岁老者和孙女从藻溪搭船归来,一路攀谈,又从他口中了解到此地一些鲜为人知的人文地理。
老鼠路
过洞桥沿溪行三四百米,就到了所谓的“老鼠路”。昔日的“老鼠路”全长近百米,宽只有半米多,嵌在突凸的大岩壁上,是挑矾客必经之路,也是古道中最危险、最难走的一段路。当年为了建造这段路,硬是人工用铁锤凿子在岩壁上一锤一锤錾凿出来的。路下方是三四米高的斜坡岩壁,墨绿的溪水深不见底。挑客经过此处,无不胆战心惊,生怕不小心一个趔趄连人带担滚入溪中,以前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不幸。挑客如见对面有人过来,总要歇担在这端等候,宁可耽误一点时间。“老鼠路”的尾段近二十米路面和前段的不一样,是由于这一段的岩壁实在太陡,用削岩造路的方法太费工力,于是工匠们便采用在岩壁上凿槽的办法先錾凿出一条长槽,再把一节节石板条嵌在槽中,成了半边悬空的石板路。
眼前这里看到的只是一片二十多米宽的溪滩,两米来宽的溪水被挤到了对面山的那一边。昔日的“老鼠路”早已深深地被埋在沙土卵石之下,唯有露出地面一米多高岩壁上密密麻麻的凿纹,似乎在告诉人们——“老鼠路”就在这里!
滴水岩
大约再走一刻钟,就到了到一个叫“滴水岩”的地方。“滴水岩”是路旁大岩壁上天然凹进去的两个石窟,一大一小,一高一低。由于溪流泥沙的堆积,前面一个大的估计还有三米多高、四米来宽、内凹两米左右。未建水库前,岩窟约有6米多高,可同时容纳六个挑客或躲风避雨,或用餐小憩。岩窟内终年滴水,即使天旱百日也滴水不断,故取名“滴水岩”。岩壁上有挑客凿成粗碗大小的小凹窟用以盛积滴水,是挑客们共享的甘泉。现在滴水尚现,只是没了当年的气势。一路走来的傍山小路,是库水干涸时期附近村民为方便搭船去藻溪而临时铺砌的,昔日的挑矾古道,可能就躲藏在小路底下两三米深处的泥沙之中吧。


险口
险口原来是藻溪的一个自然村。过“滴水岩”沿小路继续前行十来分钟,溪面开阔,最宽处大约有八十米。干涸的溪底占据了溪面的五分之四多,几乎全是柔软的黄褐色淤泥。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,淤泥表面已经开始龟裂,上面长满生命力极强的“鼠曲草”,使溪底呈现一片绿色。极目四望,这里三面环山,右侧山上两条十多米高的石沟现在仍有瀑布泻入溪中。溪流在这里被正前方的大山挡住了去路,改向左侧的藻溪方向流去。这里原有两条碇步,一条碇步的两侧有两个深潭,其中一个大的叫“鹰爪脚”潭,大雨过后瀑布冲泻其中轰鸣作响,挑客经过无不提心吊胆。正面山脚下有一座六角红亭,是数年前村民在早时的破亭旧址上集资重建的;亭后一条通向山顶的小路隐没在杂木中,是小心垟一带村民去藻溪必经之路。这里的小地名叫“车人坑”,原来住有十来户人家,房舍建在溪的右侧,建库时就移民外地,现在已找不到农舍一丁点的蛛丝马迹。寂静的溪中停泊着两条待客的船只,要去藻溪只能在这里上船了。
大家都在看食游苍南,“味”来之旅——海的味道:有一种共鸣叫“鱼蟹虾蛤”这样的渔寮,你可曾见过?!苍南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每月战报(第5期)锵锵锵~《食游苍南》开播啦!苍南美食美景一网打尽!万人团队、千人自驾游苍南今日首发!迎来1500名游客!
文:陈岳正
部分图片来源苍南新闻网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码字很辛苦,转载请注明来自杨肸子《杨肸子难以割舍的百年记忆——矾藻古道 库底寻踪-苍南旅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