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博秀UID
杨肸子

杨肸子随笔--遇见一只鹰-冬歌文苑

杨肸子随笔||遇见一只鹰-冬歌文苑

杨肸子
遇见一只鹰
风吹麦田||内蒙古
与鹰结识在红山诗社群里。进来的时候,说话善用叹号,从不拖泥带水,这让我感觉一定是个女汉子,刚,且硬。
我们经常一起交流诗歌,互相鼓励。据说她才写新诗不到一年,但在圈内已颇受好评。
后来,我们因为一次捐书见了面,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春日。这次见面,一改对她文字中的印象。事实上,她是一个美丽而不乏温柔的鄂温克姑娘,两个女孩的母亲。说话略带呼盟口音,把“老总”说成“老种”。
她的诗风简、洁,有风、有骨,似剑如戟,有冲云之势。每次品读她的诗作,尤其是写故乡民族,母爱亲情的作品,总要屏住呼吸来感受那饱满的气息和浓郁的悲喜,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承受住那种喷薄力量的冲击。
她对故乡山林的依恋如此深切哀伤:
我捧着
一只百年的口弦琴
游荡在故乡和异乡的风中
吹响鄂温克民歌(《传承》)
对母亲的思念如此急迫:
夜晚的灯
刚要开口
我就按下开关
闭上眼
静待母亲入梦(《痛》)
我想,对鹰来说,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她对母亲和故乡爱得不止深沉啊!
就这样,我站在远方凝望
小时候和母亲一起走过的山林
鹿铃声穿过岁月最敏感的角落
思念依然任性疯长(《回望故乡》
那时候,鹰在赤峰文学艺术微刊主持女诗人专栏,非常认真,负责,且富于创新,善于学习。发给她无论谁的诗作,如果恰逢她忙,总会说:“忙完回去慢慢看再回复你。”绝无忙中匆匆一瞥的马虎和敷衍,每每暗暗感动于她对文字的尊重。有一天,在邀请了某学院的教授为她栏目的诗歌做了点评之后,对诗论大感兴趣,对我说,我要学写诗评!从此埋头研读诗论且越来越喜欢。那时候我对诗论毫无兴趣,以前初涉诗坛往往以此做浅薄的挡箭牌,后来当我开始读点诗论的时候,她已经绝尘而去了。
不久,她评白希群老师的诗论《栖息在“黑暗”中歌唱的夜莺》惊艳面世,文笔,深度,令人叹服!从此一发不可收。她说进入到有感觉的诗作里,思想文势有自由驰骋收不住的感觉。此后,她的诗评佳作迭出,评张蜀恒老师的《作诗无古今,惟造平淡难》,评老土老师的《穿过喧嚣的旷达淡定》,评王樵夫主席的《笔若有力风雷动,诗如无情字句空》等都堪称兰心慧语的力作。
她的诗和评正如她的网名”鹰”一样兼具迅捷、果断的品质。佩服她的勤奋和悟性。
我们诗观相投,都认为诗出心灵,随性自然。但我知道随着她对文字世界渐深地探索,在现代文明对少数民族生活传统的冲淡中,在本民族三万人口仅有六十多人会说鄂温克语的现状中,鹰有一种民族的担当和使命感,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已是她乐此不疲之事了。我们在各自的工作生活里苟且,又在诗和远方里交汇。我们在交汇中廓清一些迷茫,又相互坚定远离喧嚣的方向。我们追求草木心性,祈愿自由成长。而鹰的进步让人望尘莫及,但我喜欢这种望尘的状态,是因为绝尘的身形离我如此之近,近到我们同享一城的山水,共吸一市的雾霾。我们相聚,把酒言欢,但由于时间的错位,并不能大尽其兴。鹰,一个美丽而自带锋芒的鄂温克族姑娘,冰天雪地的呼伦贝尔根河敖鲁古雅的白桦林是她回不去的故乡。
古老的口弦琴,婉转
飘香的鹿奶提醒我
站在铺满雪花的山林等你
等你八千里路云和月
燃起熊熊篝火
煮酒,吃肉,跳舞(《我在铺满雪花的山林等你》)
鄂温克姑娘酒量如海吧,我们期约在大雪纷飞的冬日,万事妥贴,回到她飘满雪花的白桦林,毫无牵碍,一醉方休!把诗和远方喝进西风烈酒,喝进西风烈酒!
插图/网络
作者简介
风吹麦田,本名刘玉梅。内蒙古赤峰人,诗歌爱好者。诗,是语言的金字塔,是心灵的牧歌,是世界对我的恩赐。
长|按|二|维|码|关|注
用诗和远方,陪你一路成长
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
冬歌文苑工作室
公众号 hyd19671125
微信号 hyd196711
邮箱183074113@qq.com
征 稿
征稿要求:散文、杂文、小说、诗歌等,一般在四千字以内。必须原创,必须首发,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,10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。文责自负。
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:183074113@qq.com,并注明姓名、笔名、微信号、作者简介及照片。从即日起,给作者发放稿酬,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,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。稿费全部来自赞赏,10元以上(含)的80%发给作者本人,其余留为平台维护。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,另奖励20元;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。

码字很辛苦,转载请注明来自杨肸子《杨肸子随笔--遇见一只鹰-冬歌文苑》